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先生
- 电话:18017386333
- E-mail:18017386333@163.com
- 471824649
- 地址:上海市普陀怒江北路
- 网址:www.dellcg.com
戴尔全面更新旗下个人计算产品线 http://www.soft6.com/v9/2012/qudaodongtai_0709/176909.html
近日,戴尔在北京宣布全面更新旗下消费及中小企业产品线。此次产品线的升级将巩固戴尔IT业界的产品阵容。戴尔此次更新的个人计算产
品共包含Inspiron灵越、XPS、Alienware外星人以及Vostro成就四大系列的笔记本、一体机和台式机。
( 中国软件网讯 ) 戴尔介绍,全新的 Inspiron 系列笔记本专为家庭用户和青年群体而设计 ; 而 Inspiron 灵越旗下 Turbo 系列笔记本,
其具有强大的影音性能。全新升级的 Alienware 游戏笔记本秉承终极游戏利器的品牌基因,并将业界的游戏电脑标杆推向新的高度。全新的
Vostro 系列 产品 强化了安全、稳定、易用的特点,并以用户定制的方式实现 “ 商务也个性 ” 。此外,此次还推出了全新的戴尔液晶一
体机 产品 ,包括 XPS One 2710 , Inspiron One 2330 和 Inspiron One 2020 。
戴尔全线个人计算产品中包含了 XPS 14 、 XPS 13 以及 Inspiron 14z 等三款重点超极本产品,戴尔大中华区消费及中小企业事业部产品
总监林浩表示:移动互联领域是戴尔消费领域未来的发力重点,此次推出的三款超极本产品所展现的强大性能与便携性已经令消费者耳目一
新,相信未来戴尔与英特尔深入合作,将提供更多适用于移动互联领域的优秀产品,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创新体验。
“ 戴尔深刻地认识到 IT 消费化浪潮为行业带来技术应用的转变,以及构建完整的 IT 生态系统对提升用户效率的重要性。戴尔利用自身专
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客户实现创新,以灵活的 IT 应用打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以弹性工作释放员工潜能,以完善的 IT 生态系统帮助用
户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产出。 ” 戴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杨超先生表示, “ 戴尔 IT 生态系统强化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和
互通互联,优化了用户对数字内容创造、使用、存储以及分享的过程,实现了用户对 IT 技术的整合应用。 ”
英特尔向阿斯麦投资41亿美元 开发下代芯片 http://it.sohu.com/20120710/n347722720.shtml
北京时间7月10日消息,英特尔宣布,向阿斯麦公司(ASML)研发项目投资10亿美元,用于开发更先进的芯片。同时,英特尔还投资21亿美元
收购阿斯麦10%的股份,并承诺再购买5%的股份,总计33亿欧元(41亿美元)。
由于购买的股份超过5%,因此需要获得ASML股东的批准。如果批准,英特尔将拥有阿斯麦15%的股份。
阿斯麦在公司声明中表示,预期其它客户也会参与投资,从而使公司出售最高25%的外部流通股。
英特尔则表示,投资专注于450毫米圆晶和远紫外线(EUV)光刻技术开发。英特尔还说,投资可以缩短新部件的开发周期。声明称:“
投资目标是部署光刻设备,缩短周期,这些技术最高可以将周期缩短2年,大幅节省成本,同时给半导体制造商带来效率改进
企业2.0:下一个大金矿? http://it.sohu.com/20120709/n347620291.shtml
目前,价值约 2800 亿美元的全球企业软件市场正在加速进化。为了跟上变化,所有的企业软件巨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添置弹药。
据美国著名的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 G artner )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企业软件市场在 2012 年仍将实现
6.4% 的稳定增长,全球公司在企业软件上的支出将达到 2850 亿美元。企业软件市场正在经历崭新变化,许多之前使用传统软件的欧美公司
,开始使用基于云计算的的企业软件。老牌企业软件提供商,微软、甲骨文以及 SAP 均在努力跟上形势变化,加大在企业 2.0 领域的投入
。 )
“企业 2.0 ”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麦卡菲( Andrew M cAfee )于 2006 年春季率先提出,意指企业内部、企业与企
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伙伴及顾客之间对社会性软件的运用。梅花网创始人任向晖认为,凡是使用 w eb2.0 或者新的工具来实现企业管理的
都可以被称之为“企业 2.0 ”。
微软为何 12 亿美元收购 Yammer ?
将“企业 2 .0 ”带入公众视野的是近期微软公司发起的并购案,微软以 12 亿美元现金收购企业协作 / 社交工具 Y am m er ,将之
并入旗下 of-fice 部门。有人认为,继 F acebook 和 T w itter 之后,新的创富矿区在企业社交应用领域,果真如此吗?现在看来,至少
微软这么认为。
Yammer 是款典型的企业 2.0 社交应用,你可以把它视为企业版 Facebook ,用户必须使用企业邮箱进行注册。欧美公司的企业员工们
,早已厌倦了那些糟糕的企业管理软件,这些通常由甲骨文、微软或者 IB M 等老牌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被视为仅为老板们方便管理服
务进行设计,而不考虑用户体验。然而,在数字世界成长起来的年轻员工们,已经被乔布斯等人惯坏了,想要获得他们的青睐,必须设计出
简洁、友好的企业管理软件。“当大量 Y 一代的年轻人(指 1980-1995 年间出生的美国人)成为劳动力大军时,企业的组织方式也不得不
进行变革。”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南希·罗斯说。
企业 2.0 :大玩家来了,然后呢
Yammer 正好满足简洁、易用的用户需求,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企业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款封闭性的企业微博,是“针对你公司的
私人社交网络”,主要应用于工作管理、项目团队协同工作上。团队成员可以在群组中实时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寻求解决方案等。成立于
2008 年, Y am m er 目前已拥有约 500 万企业用户,这些用户分布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财富 500 强企业中的 85% 均是 Y am m
er 的用户。依靠占全部用户比例 16% 的付费用户, Y am m er 在今年 3 月已经开始盈利。
从营销角度来讲,微软以 1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Y am m er ,相当于每个 Y am m er 用户价值约 200 美元。考虑到拥有 7.5 亿用户
的 Facebook 市值约为 1000 亿美元,微软仅以高出 Facebook 单个用户多一点的价钱,就买到了含金量更大的 Y am m er 用户。梅花网任
向晖认为,这个价钱不高,对微软来说,是笔很划算的买卖,“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价值差好几个档,即使 Y am m er 只有 500 万用户
,但是这个 500 万代表了非常主流甚至大企业的员工。一旦他们接受了,这个产品就有很多可能的扩展空间。所以肯定不贵。”
除了微软,企业用户市场上的另一巨头 Saleforce 为了发展自身的社会化营销工具产品,在前不久斥资 7 .45 亿美元收购 B uddyM
edia. 事实上,在企业 2.0 大潮下,不愿放弃还在稳步增长中、价值 2800 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市场的巨头们,越来越担心自身那些笨重的商
业软件在未来难以立足。它们纷纷拿出真金白银,通过收购等手段跟上快速演变的市场情势。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甲骨文、 Salesforce
、微软等企业软件商已经花费了 22 .5 亿美元对企业社交软件公司进行收购。而蓝筹巨无霸 IB M 也在努力向其他企业推销其自身的社交软
件 IB MC onnections.
这些巨头们确实有点儿着急,据称微软收购一案中,双方从开始接触到敲定交易,仅用了 4 天时间。微软 C EO 史蒂夫·鲍尔默宣布收
购 Y am m er 时说,“这项收购将加强我们为商业需求和人们所爱的技术提供支持的承诺。”这句话暴露出微软的迫切收购原因之一微软很
大但却没有人真正喜爱他们公司提供的企业软件产品,而且他们没有提供类似产品的 D N A. 这个收购原因也许适用于所有这些企业软件巨
头们。
寻找中国的 Yam m er
自然, Y am m er 诞生后,中国就出现了它的模仿者。
与美国同行不同,中国的企业 2 .0 产品未能真正进入企业内部,还处于谈概念的阶段。
2011 年,国内人才管理 Saas 公司北森成立国内首个企业社交平台 T IT A. 目前国内已经有梅花网旗下的明道、金蝶旗下的金蝶微博
等企业社交产品。
这些产品均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平台建设、市场推广、用户黏性等问题。与拥有 500 万用户的 Y am m er 相比,国内同类型产品里
用户量最大的金蝶微博也仅有 20 万用户。而且不像 Y am m er 有大量外部应用系统的集成,国内的企业社交产品必须自己去主导应用开发
和集成。 )
金蝶微博、 T IT A 、明道等产品均借助于公司原有的企业客户资源对外进行推广,卖点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协作能力
,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据金蝶的统计,使用企业社交产品可以减少 60% 的邮件负担,提升电话、面谈等沟通方式的沟通效果。 T IT A 还通
过与所属公司北森旗下产品进行深入整合,比如通过与 O A 办公自动化结合,与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结合,进行工作追踪,帮助企业解决沟
通问题。 T IT A 还在企业进行招聘、绩效、晋升等方面发挥自身交互性强的优势,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在和企业谈合作时,很多公司担心在使用企业社交产品时的信息保密性的问题。明道的解释是,这就像你会把钱存到银行保管一
样,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国内的这些企业社交产品都认为他们可以做到比服务的企业自己更安全的专业部署。不过明道负责人任向晖也承认
,“这里有个观念的问题,放在自己公司出了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只能先服务于观念上清晰的公司”。
他们面临的另一大敌是用户习惯培养的问题。多年来,不管是博客、 B BS 还是 WIK I 等应用,只要被整合成企业级的应用,往往成效
不大。建立这些沟通工具的初衷是好的,都是希望员工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加强交流沟通,最终却总是沦为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这些公司也意识到了单纯的企业社交和沟通的平台的概念相对单薄,也没有抓到企业真正的刚性需求。金蝶微博负责人王天宇说,“未
来金蝶微博会往满足企业的刚性需求,例如解决企业内部的协作、资源管控等问题的方向进行努力。”
为此,这些类 Y am m er 应用在让自身产品更加高效、符合企业的需求的同时,正在耐心做大用户量,期望早日度过市场培育期,现在
还奢谈盈利。目前,明道有了 38 家付费用户,而 T IT A 和金蝶微博不打算向用户收费,他们的盈利模式寄希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深层次
服务以及应用平台的发展等。
与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相比,难能可贵的是,国内的这几家企业 2.0 产品差异化相对明显,不存在相同的产品。不过,他们
的运营策略相同,即与自身公司擅长的企业管理领域相结合,助推自身企业软件社交化进程,等待企业 2.0 爆发点的到来。
这也意味着,对于创业者来说,国内的企业社交产品领域,存在着众多可以切入的机会。即使像金蝶这样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已经在
此领域发力,只要找寻到企业用户某个特定的需求点,还是有望产生企业社交领域的 Path 或者 Pair.
马云的手机端野心:不屌小米 欲比肩苹果安卓 http://it.sohu.com/20120710/n347711618.shtml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巴巴在手机端的布局已经泯然众人矣——无甚创新,甚至在小米、360、盛大、百度、网易等的包抄下,
显得略微的沉闷和保守。但是马云和阿里手机计划掌舵者的野心是不是就仅仅止步于与小米、奇虎之流抗衡呢?当然不是,这家最喜欢在新
闻稿中提及“生态系统”的公司,依然没有泯灭其重构手机生态系统的野心,期望成为可以比肩苹果、安卓平台外的第三种力量。
当然,这一切很难。在过去两年中,阿里云的领导者王坚不仅背负了来自市场的“骂名”,甚而面临了来自内部员工的强烈质疑。他也
经历从独立操作系统到兼容安卓应用的苦逼血泪过程。而现在,阿里云能否成为第三大手机平台,似乎仍然还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情。
被逼出来的野心
2009年,在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力量后,阿里巴巴开始筹划进入手机领域,并成立了专门负责手机业务的阿里云公司。在立案确
定做OS之前,阿里云亦曾考虑过做手机硬件以及中间件,但最终都被否决了。
“我们最早也考虑到要做一个中间件,能够跑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中,但后来发现行不通,因为世界上没有跨平台的平台。”王坚颇有深
意地表示。
从跨平台和省时省力角度而言,“中间件”无疑是阿里云最好的选择,不过,已成巨头的阿里巴巴更倾向于运作的是一个平台,而不仅
仅是依附于其他操作系统平台的存在。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不多的中间件,操作系统运营商可能不会介意,但如果做得足够深入了,苹果或者其他操作系统进行制约
我们就会很难,它随便找一个方式就会把我刨掉了。比如,windows8出来的时候有很多软件装不上去,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当你对一个平台
有很强依赖性的时候,你就会碰到困难。”王坚表示。
而阿里云也曾经酝酿过涉足手机硬件,而最终又决定放弃。根据王坚的披露,阿里云曾经想自己做手机硬件,跟富士康和电信都进行过
谈判,甚至连话费分成都谈完了,但在最后一刻,阿里云放弃了。
“生产之前就要想清楚的,因为没有手机制造的经验,我们都是一边跟人家谈一边来认知的,这个模式不是成熟的,当你把所有因素放
在一起的时候你才发现这个东西是不能做的!包括售后问题,库存问题,都会出来的。可是互联网公司就没有这个问题,阿里巴巴以前是没
有库存的,一分钱库存都没有,这不是我们的竞争力所在。”王坚称。
与雷军的选择不同,马云和王坚最终选择了做操作系统,这更加符合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也更符合其对生态系统和市场格局的判断。
“我们注意到,目前手机操作系统的两大平台都有缺点——苹果只将APP开放出来,而将其他手机厂商排除在外;谷歌安卓平台是开放的
,但提供给大家的都是半成品,这让做手机的门槛降低了,却将做好手机的门槛抬高了。”王坚称。
在阿里巴巴管理者看来,在苹果和安卓系统之外,是有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系统和生态的,即既不像苹果那样与手机厂商互斥,又不像安
卓那样需要二次开发、用户体验不一致。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方向。我们看准了这个方向,就会不断走下去。”王坚表示。
另外,在王坚看来,阿里云做的是操作系统,而市面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在进行安卓的深度定制,都只是ROM,因此,阿里云与同时做硬
件、MIUI的小米、奇虎360等有极大区别。
“做ROM将硬件厂商和软件拆开了,而我们则希望硬件厂商给予我们更好的配合,有更好的体验。同时,只有从系统的最底层做起,才能
彻底保证手机的安全性。另外,谷歌的安卓系统的GMS(GoogleMobile Service,即谷歌移动服务)是不开源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
王坚再度强调,阿里云OS不是ROM,而是一个操作系统。
内外交困的血泪史
“如果你有机会到杭州去,我可以一把鼻涕一把泪讲讲我们当中碰到的问题。”在王坚看来,阿里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泪史,而其中
最为苦逼的还是兼容安卓系统的那段经历。
事实上,因为受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宏大梦想的驱动,阿里云一开始开发的操作系统是完全独立的,不与安卓系统兼容。但是后来,受到
市场教育的研发者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安卓平台的兼容,而天宇朗通的CEO荣秀丽也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荣总(荣秀丽)跟我们讲了很多,她认为我们的系统需要与市场兼容,与安卓兼容。之后,我们才开始把操作系统与安卓进行兼容。
但就是这件事情把我们就搞死了,太困难了!。”在回忆当初的经历时,王坚依旧唏嘘不断。
除了在梦想中向市场妥协外,马云和王坚也遭遇到了来自外界和内部的不理解和质疑。
向各个手机硬件厂商解释阿里巴巴的手机生态系统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马云也成为了宣讲阿里云概念的布道师。
据了解,阿里云初期曾与国内所有知名的手机厂商进行过接触,而最终,只有天语接受阿里生态系统的理念,并与阿里进行了合作。而
马云亦曾经去到天宇朗通的办公室,亲自向高管们解释阿里巴巴做手机生态系统的理念。
“因为这个问题真是挺难解释清楚的。”王坚称。
所有的厂商都在怀疑在苹果安卓崛起、甚至诺基亚塞班都没落的现实中,阿里巴巴想做一个新的手机OS生态系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
悲观质疑的情绪亦蔓延到了阿里云内部。
王坚坦言,阿里云确实曾经面临了内部信心缺失的困境。“当初在做手机OS平台时,对我们员工的挑战是很大的,只有大约20%的员工相
信我们能够做成功,但现在,这个数字倒过来了,有80%的员工相信我们能做成。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我们做了七八款手机,未来我们每个
月可以推出一两款手机,同时,当员工们看到我们云OS的装机量时,也会有所改变,变得更有信心。”王坚称。
另外,从第一部与天语合作的阿里云手机面世以来,王坚和阿里云团队就开始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巨大质疑。“过去一年,我被骂的次数
超过了过去一辈子被骂的次数。”王坚笑言。
比如,在第一款手机上市后,曾有大量质疑的声音指向阿里云,认为天语W700预装了太多APP特别是阿里系的APP,甚至有些APP是不能卸
载的。
不过,在现在的王坚看来,这已经成了可以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教训。“我们意识到,不能给用户预装那么多APP,预装的东西越少越好,
而且不是系统部分的APP都要允许用户删除。”王坚称。
马云的“养孩子”理论
从历史上看,阿里巴巴是一个永远都在调整的庞然大物,在过去数年中,阿里巴巴不断试错,关闭、退出或者削弱了许多业务领域,这
其中包括关闭阿里软件,打散口碑网,削弱中国雅虎等等等等。从阿里云成立的第一日,特别是其陷于质疑漩涡中时,无数的猜测开始指向
这家新的业务公司,谁也不知道,这是马云的一次心血来潮的的试错,还是一次淘宝长期投入并成功的复制。
王坚则例举了马云的话作为侧面的回答,似乎用以印证马云对于阿里云业务的重视和鼓励,“马总曾经说过两句话,第一,是个孩子就
一定要生下来的,第二,孩子生下来一定是很难看的,孩子是靠养才漂亮起来的!”
而在王坚个人看来,虽然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商业公司,任何时候改变一个决定都是可能的,但是阿里巴巴做事情,只要方向对了,就不
会怕路远,同时,阿里巴巴不会根据这个业务赚不赚钱来决定是否做这个业务,另外,移动互联网是最为重要的方向,除非阿里觉得移动互
联网不重要了,才会砍掉阿里云的业务。
在经历了两年的血泪经历后,阿里云的管理团队似乎也开始变得乐观了起来。王坚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大黄蜂、小黄蜂的销售已经
超过100万台,目前联通已经采购100万台,电信也采购了100万台,云OS的用户也已经达到几百万了,不要小看这几百万,这是我们无中生有
坐骑来的,已经比我预想的好太多了。”
不过,阿里云的一些反市场化举动也令人感到不解,比如,当所有硬件厂商都看重阿里云手中掌握的淘宝用户资源时,阿里云却并不把
用户资源作为最大的亮点向合作者推介,再比如,作为一个号称构建生态系统的手机OS,阿里云却并不致力于适配所有机型以及鼓励用户下
载安装到其他安卓手机上。
“我们并不致力于让淘宝所有的用户都用我们的手机,我们的手机不是为哪个人群做的,就是手机操作系统,做一个体验好的操作系统
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在。”王坚称。
而阿里云也并没有花精力去拓展用户自主下载安装的市场空间,在王坚看来,针对所有机型开发系统并推广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阿
里云做非常多测试,他更加重视与手机硬件商深入合作、测试,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前有小米铺天盖地的营销,后有奇虎360赚人眼球的口水战,一贯擅长市场营销的阿里巴巴在云手机推广中却似乎显得沉闷与低调,甚至
连面对消费市场时最简单的手机定位都是模糊的。
王坚则似乎并不关心这种市场营销手段。“我们跟(小米、360)最大的差别就是不跟人家打,就是好好跟手机厂商合作。我甚至对大家
知不知道阿里云系统都是无所谓的。”
与消费市场相比,王坚更重视硬件厂商,他认为,厂商需要在操作系统之间做选择,就像厂家为什么会选windows的原因是因为其确实能
给厂家带来好处,而阿里云也希望扮演windows的角色。
也许,在这个巨头攒动的时代,阿里云只是一个满怀野心的参与者,至于未来或者比肩苹果意愿,只是一个梦想,仅此而已。但,这也
是个纷乱的时代,最终谁会活下来、成大器难以预计,恰好阿里有野心,重要的是有钱,你懂的。只要能熬到最后,who care!